- 12/272021
发芽汉麻籽营养成分的研究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制项目介绍:项目通过发芽前后汉麻籽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对汉麻籽发芽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为发芽汉麻籽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数据。
- 12/172021
雌雄异株工业大麻性染色体形态观察及性别相关基因研究项目介绍:项目确定了雌雄异株工业大麻品种“火麻一号”和“JM1”雌雄株的核型公式、核型类型、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等,丰富了工业大麻细胞遗传学基础。利用RAPD与SCAR分子标记技术,由引物OPV-08扩增获得1条工业大麻雄性相关的特异条带,可对工业大麻进行早期性别鉴定。
- 12/172021
紫苏种质资源发掘、研究与利用项目介绍:引进紫苏种质资源80份,利用辐射技术和EMS诱变技术获得3份变异材料,其中大粒材料1份,早熟材料2份,丰富了我省紫苏资源,为后续紫苏育种奠定材料基础。对90份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和分类,筛选出一个大粒品系Z79-1-1,千粒重4.5g,粒径2.8mm,种子亩产79.2kg,为后续籽用型紫苏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 12/172021
汉麻籽多肽降血脂活性研究项目介绍:项目通过体外降脂能力研究,明确了汉麻籽仁降脂肽最佳制备工艺,确定了具有最强降血脂作用的多肽分子量为小于1KD。通过对汉麻籽仁降脂肽(<1kD)降血脂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动物试验,验证了汉麻籽多肽的辅助降血脂作用,为其作为功能食品和药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12/172021
油用亚麻种质资源引进、评价及新品种选育项目介绍:该项目引进和创新亚麻种质资源102份,完成了原有100份资源和新引资源的综合评价,丰富了黑龙江省亚麻品种类型和种质资源;根据资源评价和性状分析结果,定向配制杂交组合104个,选育出2个油用亚麻品种开展区域和生产试验,品种适应性、丰产性、一致性表现稳定,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12/012021
葛根、姜黄、沙棘提取物复合组方及护肝功效研究 项目介绍:通过建立CCl4小鼠肝损伤模型和急性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文献报道过有护肝作用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葛根、姜黄、沙棘有效成分组成复方,探究复方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同时筛选出几种成分的最佳比例,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综合作用的保健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 12/012021
榆紫叶甲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项目介绍:榆紫叶甲是东北地区危害较严重的榆树食叶害虫,本文以昆虫化学生态为基础,从信息化学物质、视觉因素、触角感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触角叶构造几个方面,利用生测方法、扫描电镜、固相微萃取、GC-MS和神经银染色等方法对榆紫叶甲的交配机制进行研究,为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 12/012021
基于碳源调控的污泥堆肥中N2O释放机制研究项目介绍:本研究从可培养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及相关功能基因出发,分析碳源调控对堆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了解碳源调控对氮素生物转化的影响规律。最后,从降低碳源调控污泥堆肥工艺的成本出发,筛选廉价富含易降解碳源的农副固体废弃物,从氮素损失控制、含氮气体释放及堆肥进程和腐熟度几个方面评价菌糠和糖蜜作为外加调控碳源的可行性。
- 11/152021
黑木耳高温菌株筛选及耐高温相关基因的研究项目介绍:本课题研究发现黑木耳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为 44℃ 2h。高温胁迫后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恢复生长速率、菌丝尖端直径、产色素情况等方面差异显著。筛选出2株耐高温黑木耳菌株,并通过黑木耳栽培试验成功验证黑木耳菌株耐高温特性。从酶学方面研究黑木耳菌
- 11/152021
诺尔斯链霉菌固体发酵的研究项目介绍:本项目利用诺尔斯链霉菌二级发酵技术, 培养诺尔斯链霉菌液体菌种, 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 进行固体发酵。以实验室诺尔斯链霉菌菌剂发酵成功数据为基础, 开展诺尔斯链霉菌固体发酵工业化生产试验, 进行优化固体发酵工艺,为工业化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