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赤芍生态种植技术项目简介:项目收集赤芍种质资源50余份,优选品种10余份,建立2处种质资源圃,研发了栽培赤芍营养调控技术、赤芍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赤芍与浆果复合种植技术、林药生态复合种植技术,获得地方技术标准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示范推广面积9000亩,为企业和合作社等创造经济效益4350元万以上。
-
小浆果资源培育技术项目简介:针对寒地特色的野生蓝莓、杂交蓝莓和蓝靛果产业共性关键问题系统地开展了野生抚育、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人工种植研究工作。研发了野生蓝莓抚育和主动恢复技术,选育了3个蓝靛果优良品种,构建了蓝莓、蓝靛果扦插、组织培养及播种育苗高效繁育技术体系,研发了野生蓝莓人工种植的土壤pH值综合调控、水肥耦合技术和寒地蓝莓特色设施栽培技术,建立了蓝靛果规模化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
-
退化淡水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十三五期间,围绕国家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研发的退化湿地顶级植物群落克隆快速繁殖关键技术、植被恢复营养限制因子调控关键技术,形成退化淡水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突破退化湿地自然恢复时间较长、营养元素流失等技术瓶颈,技术成果达到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累积推广示范面积8250公顷,产生生态效益1.35亿元,为我国北方退化淡水湿地生态恢复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
火山矿泉矿泥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简介:项目将火山矿泉矿泥资源研制成系列矿泉饮品和矿泥护肤品,研制成米饭专用矿泉水、葛根矿泉饮品、果汁即食矿泉饮品、蒲菊清凉矿泉饮品等矿泉饮品10余个,矿泥营养乳液,矿泥美容面膜,矿泥美容膏,矿泥洁肤啫喱,矿泥接骨木眼霜等护肤产品20余个。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获得地市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五大连池火山矿泥护肤品的研制与应用”获2018年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寒地宿根花卉资源培育技术项目简介:针对寒地花卉可综合利用品种较少,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园林景观配制单一等问题,项目收集了鸢尾、萱草、福禄考、玉簪等系列宿根花卉种质资源60余个品种
-
高性能氰酸酯树脂体系 项目简介:项目研制了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氰酸酯树脂体系,采用包覆型催化剂体系,提高了氰酸酯的反应活性和室温贮存稳定性,可在180℃-200℃之间固化,玻璃化温度达到247℃,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介电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可实现雷达罩结构的耐久性能和高透波性能。
-
新型环氧芳胺结构胶膜项目简介:AC531/T800是国内研制的最新一代耐高温高模量(T800级)环氧碳纤维预浸料,可用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造。采用现有传统环氧-双氰胺体系胶黏剂胶接制造AC531/T800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件时出现了胶黏剂层与复合材料层脱粘现象,省科学院石化院凭借在航空结构胶行业的领先能力和技术经验,提出研制环氧-芳胺体系新型胶黏剂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形成胶膜产品,成功应用于AC531/T800预浸料复合材料的胶接制造,解决了AC531/T800预浸料的应用推广问题。
-
国产大飞机用系列胶粘剂项目简介:国产大飞机用系列胶粘剂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多种胶粘剂产品得到了应用。2020年11月,石化院和上飞院、复材中心共同组建了“大飞机粘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首选21个牌号的胶粘剂材料设立了重要里程碑节点,为推进大飞机的材料国产化研制速度。2021年6月获得了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进入民用航空领域打开了大门;从2021年6月至今,已有三个牌号的胶粘剂PCD文件通过了中国商飞的预批准,三个牌号的胶粘剂正在进行合格鉴定试验。
-
科-施反应合成系列羧化产品二甲酸、2-羟基对苯二甲酸、2,3-二羟基对苯二甲酸、4,6-二羟基间苯二甲酸、3,3'-二羧基-4,4'-二羟基联苯等一系列产品,产品主要用于新型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合成,发光材料等诸多领域,合成的系列羧化产品也是制备 PIPD(M5)液晶芳族杂环聚合物纤维的重要环节,这两种纤维具有很强的耐冲击和耐破坏性,主要用于军工产品中的防弹材料,也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还用于缆绳和防火材料的合成。
-
烯烃与硫化氢加成制硫醇技术工艺合成叔十二碳硫醇的生产工艺,该路线收率高,成本低,通过工艺改进研究,优化了工艺条件,实现了催化剂的处理回收,使废水排放量减少,同时建立起简单的废水处理工艺。叔十二碳硫醇(TDM)是硫醇系列产品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用于丁苯橡胶、ABS树脂和丁腈橡胶制备时调节分子量,能有效降低高分子链的支化度,并使分子量分布均匀;另外也可用作生产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的稳定剂和抗氧剂,还可用于氯丁橡塑的紫外吸收剂、改性油。